「老」「腦」如何善用?專家如是說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:張麗雲
攝影:曾秀英
圖片來源:freepik

大腦是人類一個很重要,又有靈性的器官,如leader控制著全身的感官和神經以及行動。左右腦的活性細胞需彼此平衡,才算是健康的腦。

俗話說:「頭過身就過。」這其中有諸多含意,可比喻最棘手的問題若解決,其餘的就簡單多了;以字面來說,若要通過狹洞,只要頭過得了,身體側個彎,也肯定會過。所以機車騎士、做高危險工作者都要戴上安全帽,保護腦部安全,可見這顆腦有多麼重要。

上人行腳臺中期間,臺中慈濟醫院簡守信院長和各科室的菁英,每天早上都來臺中靜思堂的會客室,與上人分享醫療新知或分享溫馨的個案故事,儼然如一場群英薈萃的盛會。

復健科蔡森蔚介紹,科裡引進「經顱磁刺激術」,有助於腦中風或腦受傷患者的復健效果。這種新興的儀器,有促進和抑制模式,對於腦中風的一邊,因為活化細胞很弱,所以要抑制另一邊健康的腦,讓左右腦取得平衡。

有位中風一年多的患者,一開始試了好多方式復健,病情都無明顯進展。本來不太能講話,即使開口也像外星人在說話。經臺中慈院復健科團隊以「經顱磁刺激術」治療幾次後,他就能辨知香蕉、鳳梨、木瓜等等水果,而且口齒漸漸清晰,他和家屬原本哭喪的臉,終於展露喜悅的笑容。

蔡森蔚主任說,左右腦就如地球上的生物生態,一定要取得平衡。人類與大自然必須和平相處,這個地球才能生生不息,永續生存。

蔡主任又說,病患即使經過「經顱磁刺激術」的刺激,仍然需要接續引導、教導他講話,就如父母教孩童初學語言,需要耐心和持續性,才見得到真正的復健成效。

在座的前臺中慈濟醫院院長陳子勇醫師,目前是光田綜合醫院沙鹿院區的院長,也是神經外科專家。他說,左腦管的是思維、記憶、說話、聽話,右腦管協調,是控制空間的概念,建築師、音樂家的右腦都比較發達,理學家是左腦比較發達。

所謂抑制與刺激的定義,當左腦受傷,右腦會來幫助它。左腦沒有使用過的部分,藉由血液循環的概念,需要不斷再學習。他強調,人類的大腦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都沒使用到,年紀大的人總喜歡講過去,事實上年紀大的人,更應鼓勵學習。如果一輩子能學習再學習,就會不斷學會很多新事物,但若停止學習,原來沒有用到的腦沒有再利用,而有用的腦又不斷退化、失去,才會有很多失憶、失智的案例。

年紀大了,器官退化是一種自然現象,視力也一樣,老花眼、白內障、視網膜病變等等,都可能因為年齡的關係而受到影響。陳子勇院長說,「但是一般人認為自己年紀大了,腦部退化,其實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居多。」

然而,在慈濟世界裡,因為上人的慈悲,開創四大志業、八大法印,讓許多已八、九十高齡的年長者,仍在各自領域發揮所長,盡己之力為苦難人付出,這就是再學習,利用身體的良能來助人。相信他們沒有被使用過的部分腦細胞,一定被活化了。所以,並非老而無用,而是如何善用。

現任臺中慈濟醫院眼科主任的蔡顯揚副院長是澳門人,一口廣東腔的口音,不但中文講得好,為了服務臺灣的老人家,還努力學閩南語,所以閩南語也會通。

院長室醫務秘書邱國樑醫師的母親長期為白內障所苦,總覺得家中客廳的地板蠟黃,擦不乾淨。經臺中慈院蔡副院長手術後,老媽媽回家再看家裡的地板,到處都亮晶晶,讓她好歡喜。

在蔡副院長帶領下,眼科年輕醫師雲集,業務增長,但他並不居功。他說:「如果眼科有一點點成績,功勞都是大家的,並非我個人。」他還說,來到慈濟醫院,學到很多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學會「感恩」兩個字。他說:「感恩,好像大家都朗朗上口。但若在生活上存著感恩的念頭,待人接物看病就會完全改變了態度。」

在慈濟醫院,就像個大家庭,彼此照顧,氣氛和諧。蔡副院長說,「慈濟讓我學習到,這些病人搭這麼久的車來,我應更用心地為他們解釋,讓他們了解病情。請上人放心,我會盡力去做。」

上人很讚歎蔡副院長的敬業與人醫典範,上人說,眼睛的視力很重要,濛濛的世界令人真難過。老人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,不要自認為老了,就沒有辦法做任何事。老人家視力不好,會感覺老的苦,希望各地大醫王們都要為老人家守護一點光明。

就如那位老媽媽動完手術後,地板就變得亮晶晶。上人期待人間社會也是亮晶晶,不只眼睛亮晶晶,最重要是心眼也要打開;不只治好她的肉眼,主要是把她的心眼也打開。北、中、南、東的慈濟六大醫院的醫師都是以誠以真,守護地方、守護生命、守護健康、守護愛,愛就是人類的希望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