認識「知覺性頭暈」

0觀看次
A- A+

撰文:林淑懷;攝影:曾秀英

張滋圃醫師以治療「頭暈」見長,論文研究也有卓越表現,屢獲臺灣神經學會雜誌發表肯定,二○一四年得到學會優秀論文,二○一五年則獲選最佳論文。(攝影:曾秀英)

「暈眩」是一種很常見的症狀,然而,許多人卻無法分辨暈眩跟一般頭暈,兩者差異在於暈眩會有天旋地轉的感覺,而一般頭暈則不會。會頭暈、眩暈的人應該不少,這種症狀類似頭痛,尤其在極度勞累、過度壓力或睡眠不好的情形下更容易出現。看醫生、吃藥改善的效果不彰,很多人因此生活品質變差,苦惱不堪。

臺中慈濟醫院神經內科張滋圃醫師,為了對這方面的專業做更深的研究,五年前曾到美國進修,希望將自己所學用在病患身上,決絕他們的苦。今天(1/11)下午,張醫師藉由上人行腳臺中,與上人溫馨座談的因緣,將他所學的專業及門診遇到的個案與眾分享。

「知覺性頭暈」是張醫師今天分享的主題,他說很多慈濟的師姊曾問他:「頭明明那麼暈,為什麼檢查不出來?」甚至有師姊說:「醫師明明檢查不出問題,還說會暈是神經緊張!」張醫師肯定地說:「師姊的暈是真的,不是假,但就是查不出會暈的原因。」

張醫師舉例,三個月前某天早上,四十七歲葉女士起床,突然間覺得天旋地轉、眩暈、嘔吐。住院三天,診斷為「前庭神經炎」,這是一種平衡系統的疾病,內耳的平衡神經發炎。醫生診斷正確,治療很順利,葉女士症狀改善,很快就出院了。但出院後,葉女士雖然不再眩暈,可是一整天頭昏昏重重提不起精神,走路也不穩;見到人來人往、穿梭的車流,或是一堆貨品堆在面前更是暈到不行。

於是葉女士再回到門診。醫生聽她一說,很細心地重新檢查後告訴她:「妳的內耳都很正常,沒問題啊!」葉女士不相信,因為頭暈的情況沒有改善。她又找了另外二位醫師做檢查,醫生診後還是說很正常。

三位醫生的檢查都一樣,葉女士心裡開始不安,她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怪病,為什麼醫生都檢查不出來?還是長了什麼不好的東西或是罹患小腦萎縮症?那將來是不是要坐輪椅......想到這裡,葉女士更驚慌,因為每天早上起來就是暈,根本不敢出門,每天生活在痛苦中。

葉女士她真的得到什麼怪病嗎?張醫生說,其實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頭暈,這個病在醫學名稱,叫做「持續性姿勢--知覺性頭暈」,簡稱為「知覺性頭暈」,這病雖然很常見,可是成因很奧妙。

張醫生用一張九二一大地震的圖進一步說明,九二一讓很多人刻骨銘心,大地震過後,每個人對地震的反應不一樣。張醫生提到,上星期五(1/7)睡到半夜四五點,忽然間地震搖晃了三四秒,時間不長,但是他驚醒後就睡不著,而他太太宋碧愉(臺中慈院復健科醫師)仍然不知情,這就是差異。所以有的人地震發生後恢復得很快,有的人整天存有地震的陰影,走起路來重心不穩,像這樣的人很多。

眩暈也一樣,有些人暈的感覺跟記憶,會一直暫留在腦海裡,這就是所謂的知覺性頭暈。換句話說,知覺性頭暈就是急性眩暈過後的感覺,暈的記憶暫留在腦海裡的現象。

對於知覺性頭暈,張醫生說可以透過認知行為、藥物以及視覺刺激來治療。對不喜歡吃藥的病人,可以做所謂的「前庭復健治療」。這是臺中慈院的特色醫療,由專門的物理治療師指導訓練病人的平衡感,改善他走路像在走鋼索的恐懼感。

最後張醫師引用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的一段經文作為結束,「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;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。」知覺性頭暈,說它是病,可是檢查都正常;若說不是病,但病人確實會暈。

像病又不像病,到底怎麼回事呢?有時候存乎一心。當病人覺得自己有可能是嚴重的原因,只是還沒有檢查出來,因此執著於做檢查,這樣病就很難好;若能認知它只是暈的記憶,要與它和平共處,透過時間讓暈的感覺慢慢遺忘掉,這樣暈很快就會好了。

在醫學病理上,其實有很多疑難雜症無法找出病因,說沒病,但病人真的不舒服,這就是「真空妙有」。張醫生用專業巧手把病人的疼痛治療好,讓主持的張國樑醫生讚不絕口,直誇他是非常用心「妙手回春」,優質的好醫生。

喜歡我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靜思園地